南充热线主页 > 商讯 > 正文 >

“手机病”患者增多,轻者眼干颈椎病重者焦虑抑郁你知道吗?!

2021-02-18 05:16:17 来源:互联网 阅读:-
【摘要】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就是我在你身边,你却在玩手机。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和平板,上班路上再也不无聊,上厕所的时光再也不难熬。大大小小的屏幕,似乎已经统治了我们的生活。可是你知道吗,你跟屏幕越来越亲近,你的身体却离健康越来越远。

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就是我在你身边,你却在玩手机。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和平板,上班路上再也不无聊,上厕所的时光再也不难熬。大大小小的屏幕,似乎已经统治了我们的生活。可是你知道吗,你跟屏幕越来越亲近,你的身体却离健康越来越远。人们使用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越来越频繁,不少新的精神疾病和生理疾病也因此开始在生活中出现。“手机病”患者增多,摆脱手机依赖从你我开始好吗?

“手机病”患者增多,轻者眼干颈椎病重者焦虑抑郁你知道吗?

什么是手机病

手机病指的是现代人对手机过于依赖以至成为一种病态的现象。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通信乃至娱乐工具,拇指轻轻一按就可以轻松达到古时“天涯若比邻”的状态,而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,又让整个互联网都尽收掌中,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低着头玩手机的人。不过由于过分依赖手机,伴随着也有越来越多的“手机病”出现在我们身边。其实这种过度强迫所致的问题,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,过度依赖智能手机容易让人们失去思考动力和能力,同时,不再懂得运用憩息时间去任意消遣,都会损伤人体健康。

过度使用手机容易患上干眼症

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会使眼睛始终处于紧张用力的状态,得不到充分休息,从而容易引起近视,同时还会导致泪液分泌不足,增加泪液蒸发量,使眼睛黯淡无光。对成人而言,长时间盯着屏幕,眨眼次数会减少三分之一,从而导致眼球表面争夺泪液蒸发,而泪液蒸发是导致干眼症的主因之一。过度使用手机和使用手机不当都会引起眼睛干涩、疼痛,直至发展成干眼症甚至视力下降。近些年来,出现这种情况的病人确有增多,从小儿到成人都有,这类病患大概占所有门诊病人的三分之一。医生见过年纪最小的是一名三四岁的儿童,孩子一直眨眼说不舒服,检查发现是干眼症。干眼症说起来病不大,但人难受,病情较轻的也要治疗一两个月,顽固性的可能要治疗数月甚至一两年。出现眼睛干涩、干眼症以后要注意休息,根据医嘱点人工泪液或眼药水,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,如鸡蛋、牛奶、胡萝卜等。现在很多成年人白天工作忙,晚上还玩手机、电脑,房间也不开灯,在这种情况下,手机和电脑屏幕很容易对眼底黄斑和视网膜造成损伤。因此使用电脑40分钟就应休息,而平常看手机的时间则要缩短到看2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,充分眨眼睛、多活动,便于眼睛恢复。医生也建议,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最好少接触手机、电脑等,当孩子感到眼睛不适时,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就医。

爱玩手机易引起颈椎病比例增加

人类的头部重量约4.5公斤,身体长时间前倾,会让脊柱承受过多压力,导致颈部、头部和肩部疼痛。不良生活习惯和长期伏案工作确实会增加患病的可能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,颈椎部受到的压力增大,会导致颈椎前屈度发生变化,易引起颈椎间盘突出、颈椎不稳等。还有人喜欢半躺姿势玩手机,此时腰椎会因为缺乏足够支撑,导致原有弧度被改变,让椎间盘所受重力不断增大,久而久之会诱发椎间盘突出。经常使用电脑、智能手机或者玩电子游戏会给孩子埋下健康隐患,导致他们面临颈椎以及后背疼痛的危险。前段时间他接诊过一位45岁女士,这位患者每天坐在自己的门店里拿着手机玩微信、斗地主,时间长了就感觉颈部疼痛以及左上肢疼痛麻木,不能上举。患者在医院做了核磁共振后发现其病症为颈椎肩盘压迫神经,从而导致活动受限。经过三周左右的保守治疗,症状才逐渐缓解。有一些高中生的家长也会替他们的孩子来医院咨询,因为现在高中生作业量大,休息的时候又喜欢玩手机,所以他们很容易出现颈部疼痛的症状,有些还会引起头疼、头晕,影响正常休息。接诊的颈椎病患者中,其中由玩手机造成的比例呈上升趋势。这类疾病的年龄跨度比较大,从20多岁的年轻人到50多岁的中老年人,都有这类病况。主要的症状是脖子僵硬,同时上肢放射性疼痛,头晕、眩晕、头痛、背疼等。严重的还会引起失眠,影响头部大脑供血。从健康的角度来讲,玩手机时,每个姿势不能够持续超过20分钟,中间要变换自己的坐姿或者站姿,而且尽量不要低头。即使是不低头看手机,趴着、头部垫高靠着看手机时间长了也会有相应的影响,因此还需要注意保持一个端正的姿势。玩手机除了给颈椎带来问题,严重的也会引起手部腱鞘炎。所以长时间玩手机以后一定要注意休息,休息仍不能缓解的,一定要及时就医。

“手机病”患者增多,轻者眼干颈椎病重者焦虑抑郁你知道吗?

过度使用手机伤害听力

常用手机紧贴耳部进行通话,会致使人的听力下降。值得注意的是,手机对未成年人的危害性相较成年人来说更大。若一个未成年人自15岁起,每天使用手机通话3小时,那么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,他在50岁时的听力要比正常情况的听力差一半。

过度使用手机诱发腱鞘炎

年轻人长时间玩手机会引起腱鞘炎,症状包括手指、手腕和前臂酸痛、痉挛等。如果手机比手掌大太多,拇指就要长时间保持外展,整个手掌也会超出功能位的位置,时间长了会引起手腕劳损,出现手麻、手部无力等症状。长时间使用鼠标会导致手臂、手腕、手掌、手指不适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鼠标手”,也叫“腕关节综合征”。

过度使用手机催生皱纹

发现最近皮肤很差?不是岁月催人老,真正的“元凶”可能是手机!长时间低头玩手机,会给下巴施加额外的压力,使口周肌肉受到向下的牵拉力,引起皮肤松弛,逐渐形成法令纹。眼睛干涩就会不自觉地频频揉眼,无形中擦伤眼周皮肤,形成鱼尾纹。由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屏幕面积较小,视力不佳的人不得不眯眼看,从而牵拉眉头,久了就容易形成眉间纹。

过度使用手机易得焦虑症

手机虽然没有响起铃声,但用户却产生这种错觉。手机在震动已被网友戏称为“人生一大错觉”。这是预期焦虑的结果,又称“幽灵震动综合征”,影响近70%的手机用户。这些用户已经非常习惯于手机响动,大脑会在他们“需要”的时候,让他们产生手机响动的错觉。研究发现,大约有68%的手机用户出现幽灵震动综合征,其中87%的人每周都会感到幻想,13%的人每天产生这种错觉。

电信诈骗催生“恐接族”

所谓恐接族,是一群因为某种原因,对陌生电话产生恐惧心理、甚至接听行为障碍的人。其具体表现为:接到通讯录之外的陌生来电,不敢接听,甚至将所有陌生电话认定为骚扰或诈骗电话,选择直接挂断,即使冒着错过重要电话或信息的风险也在所不惜。正常的电话沟通改善了人类的交流方式,恐接这种非正常的表现,实际上与“恐婚症”、“春节恐归症”、“幻听族”类似,是一种社会性心理疾病。恐接症”虽然是近期才被发现的新型心理疾病,但其实潜伏已久。论其病因,一方面骚扰和诈骗电话近年来日益猖獗,用户每接听一个陌生电话,都面临着时间、精力、财产甚至生命安全威胁,尤其是对有过被骚扰和受骗经历的用户而言,很容易产生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”的畏惧心理和对陌生电话的逃避心理。有病治病,无病预防。“恐接症”是一种社会级现象,单凭任何一人的力量都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,需要恐接族自身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,配出良方,彻底消灭病症。此外,对于普通用户而言,也可以借此预防患上“恐接症”。应该从调整自己的心态做起,在接到陌生电话时,冷静分析,提高警惕,不必过于紧张。只要是涉及金钱的电话,不轻易相信,做到不转账、不汇款即可。其次,治愈恐接族最直接的方法是,在手机里安装专业安全软件,一目了然地识别骚扰诈骗电话。

“手机病”患者增多,轻者眼干颈椎病重者焦虑抑郁你知道吗?

家长玩手机是家庭隐形“冷暴力”

孩子的成长和发展,一是来源于游戏,二是和他人的合作,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和父母的沟通互动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如果一味沉溺玩手机,不仅会给孩子带来智力上的不利因素,更会有情感上的伤害。陪伴孩子时父母玩手机就是一种隐形的家庭“冷暴力”。能成为“手机控”的家长们,想必年纪都不会太大,为人父母的时间也不长。甚至可以想见,在成年人都普遍“晚熟”的当下,有些父母自身的心智可能都尚未完全成熟,缺乏承担养育责任的心理准备。虽然孩子的降生,给了他们“父母”的身份,但真正称职的家长,并不是天然形成的,而是需要学习的。沉溺手机与沉溺网游、麻将等事物,从本质上看其实并无二致,都可以看作自制力缺乏的表现,只是人数更多,也更加普遍而已。而对孩子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,也是一种责任,一种付出。虽然不如拨弄手机轻松愉快,但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相比孰轻孰重,父母心中应该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。有家长提到,患上“手机病”的一大原因,是亲子间的活动缺乏吸引力。的确,相比手机中的五光十色,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可能显得多少有些平淡。实际上,在闲暇时间陪孩子读一本好书、教孩子认识公园里的花鸟鱼虫……都可以让亲子间的互动更加富有乐趣。这都需要家长多加思考,发现更多与孩子分享生活的方式。

摆脱手机依赖,回归现实的人际沟通

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,你却在玩手机。”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。当这句话成为现实时,多少会有一些悲凉。尽管手机的便利压缩了时空,虚拟空间里的狂欢看似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,但回归现实却是人的精神和情感变得更加空虚和苍白。在地铁里,沉默成为一种默契,人们低着头,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滑动,一旦有人大声讲话,被惊动的人们往往投以反感的目光;在聚会的饭局上,一桌人各玩各的手机,没人说话,间或有人发出笑声,大家会抬起头,疑惑地问“怎么了”。正如小说《手机》的作者刘震云所说:“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,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。”人们为何会患上手机依赖症?这需要从心理上去寻找病灶。现实的高压往往让人产生逃避的心理,而虚拟的网络世界恰恰迎合了这种心理诉求。久而久之,这种逃避成为一种懒惰,更多的人愿意在虚拟的世界里表达诉求,以避免现实交际带来的纷扰。而手机依赖症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,它使人渐渐失去社会交际的能力,从而变得保守和封闭。“社会人”变成失控的“工具人”,人被物化、工具化,从而加剧人与人之间的隔阂、陌生感。在这个过程中,许多优秀的习惯品质被抛弃,郊游、健身、看书、听音乐等让位于手机、网络,让人的身心逐渐浮躁、虚空,对工具的依赖感日趋加重,最终人与工具形成不可分割的捆绑。

摆脱手机依赖,回归现实的人际沟通,需要重建自信和信任,并形成宽泛自由的交流环境。人们因交际压力而选择逃避,也必将因信任和轻松而释放。一方面,要破除手机依赖症,需要对手机这一现代通信工具有全面的定位评估,需要重拾一些渐渐被抛弃的生活习惯,比如郊游、社交等,这个过程需要一个个具体的人来完成。另一方面,身处信息社会,手机功能将越来越强大,从手机中可以获得的信息越来越丰富,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。但我们在和亲人相处,与别人交往时,不妨将手机调成静音甚至关机,以面对面交流增强沟通效果,增进彼此情谊。然而,要彻底克服对手机的依赖,还得让社会用一种平和的节奏运行,要达到这个目标,需要整个社会有深刻的改造、变革,而这注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
“手机病”患者增多,轻者眼干颈椎病重者焦虑抑郁你知道吗?

当我们担心与屏幕重度依赖相伴而生的颈椎、手指关节的劳损,以及快速增长的皱纹时,也许是时候该放下手中的手机,静下心来,好好读一本书,好好浇一盆花,与身边人好好谈一谈心了。手机和平板虽好,但也只是一个获取信息的工具,不是吗?

推荐阅读:人民信息网